![]() |
今天(7日),进博会来到“中场”时段。
首发首展是进博会永不过时的话题。能源低碳设备、智能工业装备、新能源汽车等在进博会上开启“首秀”。
作为中东欧经贸合作的“首选之地”,宁波也带来了首发的中东欧经贸新品,匈牙利蜂蜜酒、中东欧水晶……
“首”意味着开端。
如何更好地承接溢出效应?在进博会现场,记者尝试寻找宁波与中东欧国家牵手的“开放之约”。
中东欧特色商品展区
现场人流中,见证活力
第六届进博会全面恢复线下展。热闹与复苏的场面,从宁波进口商品中心搭建的中东欧特色商品展区可见一斑。
人来人往中,宁波的中东欧商品进口商有了新收获。本届进博会开幕第二天,宁波帝加唯达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薏就发来喜讯:喜获两大订单!
“昨天有一位采购商现场下了五位数的订单,很意外!虽然之前认识,但是并没有交易往来。没想到这次进博会上,这笔订单水到渠成。”陈薏介绍,这两天她和几名“小伙伴”白天忙着在展位上接待,晚上还要忙着核对线上订单。
“虽然忙碌而疲惫,但更多还是觉得开心!”她笑着说。
陈薏(右三)在展位上
在中东欧特色商品展区一隅,宁波的企业还为总领馆“代言”。
“斯洛伐克驻沪总领事来了我们展位,这还是第一次!我们聊起了在宁波举行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他们都很期待。”宁波华欧国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方瑜说。
今年她联合斯洛伐克驻沪总领馆共同参展,总领馆带来了14家来自斯洛伐克企业的展品,包括葡萄果汁、红酒等,“借助进博会平台,我们要共拓中国大市场。”
波兰商品
回溯6年间,你中有我
“波兰和中国经济合作潜力巨大,值得深挖。”波兰投资贸易局驻华办事处首席代表尤德良(Andrzej Juchniewicz)说。
线下展会是沟通买卖双方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中东欧博览会,来自波兰的企业经“首选之地”宁波来到中国市场。从波兰牛奶和饼干等食品到日化用品,产品的范围越来越广。
两年前,在“四叶草”,尤德良曾向宁波好友挥手致意。在那时他曾告诉记者,上半年的中东欧博览会和下半年的进博会仿佛一场“接力跑”。
这场接力跑的平台上都有鲜明的开放印记。在接力中,更多人触摸到中国大市场。
同样在“奔跑”的还有宁波保税区亚昇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鹏。上半年,他去了好几个中东欧国家,此刻,他又出现在进博会。今年,已是张鹏第六年参展。
被买走的磨砂狮子
“刚刚有一位观众,跟我说要买水晶磨砂狮子!这是个限量版艺术品,一只在现场,另外一只在宁波。”张鹏笑着说,几年前进博会上被热情观众“买”走的水晶鞋的故事又浮现在眼前。
不过与之前不同,张鹏带来的中东欧水晶制品数量比以前多了不少,还分散在6个不同展位,包括国家馆、消费品馆……如今,他不再像之前需要连夜运展品来“救场”。
但正是那一次的“巧合”,更多人知道了宁波进口商品中心原来有着中东欧“宝藏”。
进博会与“首选之地”联动,让“你我”更难分割。
对话会现场
未来一起“进”,“甬”往直前
昨天(6日),进博会期间,一场有关中东欧的对话会举行。
从去年的“扩大中东欧农产品进口”到今年的“绿色发展”,变化的主题折射出双方合作领域的深入。
在第五届进博会期间举行的扩大中东欧农产品进口主题对话会上,塞尔维亚副总理兼财政部长西尼沙·马利在视频致辞中说,为扩大商业机会、消除贸易壁垒,塞中两国海关部门2021年签署认证经营者互认协定,提升货物贸易安全、简化海关手续,提升风险分析管控水平,助力双边贸易发展。
“塞尔维亚看到了中国不断增长的市场潜力。”他说。
也是在去年,宁波自中东欧国家进口额达111.5亿元,较2016年增长超9倍,年均增速近50%,这也是宁波自中东欧国家年进口额首次突破百亿大关。
昨天(6日),在中国—中东欧国家绿色发展合作对话会上,塞尔维亚代表上台首先向在场嘉宾介绍的,就是中塞自贸协定。根据协定,中塞双方将分别对90%的税目相互取消关税。其中,超过60%的税目将在协定生效后立即取消关税。
塞尔维亚商品
“我们的苹果、果酱、啤酒等产品都在免税的类目里,这会让塞尔维亚的产品更加具有竞争力。”塞尔维亚工商会代表处主任耶琳娜·斯特凡诺维奇说。
今年1-9月,宁波自中东欧国家进口额达到94.8亿元,同比增长21.8%,占全国比重由2016年底的1.45%上升到6.2%。
自2014年以来,宁波投身于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在贸易往来、投资合作、人文交流和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实践。
通过举办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设立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宁波与中东欧正共同携手共进,在开放中实现“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