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门时报讯 3月20日,经杭州海关所属温州海关监管,一批货值13万元的市场采购出口货物搭乘国际公路运输(TIR)车辆出发前往满洲里口岸,预计10天后抵达欧洲。这是浙江省市场采购贸易货物首次通过TIR运输模式出口,意味着浙江省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均开通了TIR出口通道。
TIR系统是建立在国际公路运输公约基础上的全球性海关便利通关系统,货物全程无需倒装和卸货,具有通关手续便捷、运输周转速度快等优势,运输成本约为空运的四分之一,1万公里的跨境公路运输时长可缩短至10天左右。目前,TIR共有77个缔约国,其中不少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浙江省分布着众多专业市场,服装鞋袜、家居用品、机电产品等商品一直以来受到欧洲市场青睐。如何将TIR运输方式与浙江外贸特点结合起来,为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贸易新业态开拓新通道是杭州海关推动TIR运输方式落地后重点思考研究的课题。
3月13日,经杭州海关所属钱江海关现场监管,杭州发出首批采用“TIR+跨境电商”模式出口的货物。“之前我们主要通过空运、海运等方式出口。海关向我们介绍了TIR运输,新模式对基础设施依赖小,机动灵活、装卸方便,确实很适合我们跨境电商小包裹出口。”优拉(杭州)国际供应链有限公司关务经理柯建强说。
目前,浙江省已有4个城市开展TIR运输模式。温州、义乌、嘉兴、杭州的体育用品、服装鞋袜、小商品、机电产品等,通过“TIR+跨境电商”“TIR+市场采购”等跨境公路运输监管模式,正源源不断销往欧洲和中亚地区,构建了更为多元化的国际物流体系。
为保障新业务顺利落地,杭州海关派员全流程指导企业,现场快速办理系统审批、证书签注等工作,建立“口岸+属地”海关协调机制,动态跟踪车辆在口岸通关情况。同时,推进TIR国际公路运输与现有运输模式的资源互补,拓展“TIR+”模式,有效发挥新通道与新业态叠加作用。(俞晶 周特 边江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