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福建泉州市晋江陆地港,一辆辆满载鞋服等轻工产品的集装箱拖车从这里出发,驶往80公里外的厦门东渡港区,将“泉州制造”出口全球各地。旁边的国际快件监管中心自动化分拣传输设备正在高效运转,呈现一派繁忙景象。
地处福建东南沿海的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和战略支点城市。经过多年发展,泉州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生产和出口基地,形成了纺织服装、鞋业等九大千亿产业集群,涌现出安踏、恒安、利郎、柒牌、七匹狼等一大批蜚声中外的行业领头羊,年出口总额超过2000亿元。
虽然地处沿海,但因水文、物流等条件限制,泉州却没有合适的远洋集装箱码头,货物进出口长期依赖厦门等口岸。为了能让“泉州制造”在家门口通关,泉州人发扬敢拼、敢闯、敢赢的精神,在一片抛荒地上建设出一座集国际陆港、国际快邮件、跨境电商于一身的陆地港。
“今年以来,我们公司出口了240多个标箱的鞋材,在陆地港验放后,直接运至厦门的外贸码头装船,全程无缝衔接。”晋江华昂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船务部经理曹玉云对晋江陆地港赞不绝口。
让曹玉云如此满意的通关效能,得益于厦门海关近期启用的出口转关“安全智能锁”,从晋江陆地港出发的海关监管车辆抵达厦门主要海运和空运口岸时,可实现关锁自动解封、转关单自动核销,直接卸货装船(机),全面打通陆海空联运流程。
为进一步拓展泉州向中亚、欧洲开放新空间,在海关等部门的持续推动下,今年初泉州正式开通了中欧班列。由“海丝”沿线国家(地区)进口的石化产品、纸浆等原材料,在泉州加工成鞋服、卫生巾等轻工产品后,经中欧班列销往“陆丝”沿线国家(地区),实现了“海丝”与“陆丝”无缝对接。
为保障中欧班列顺畅通关,厦门海关设立“一对一”通关咨询服务,指派业务骨干指导企业申报;积极协调沿线口岸海关采取便捷转关模式,为班列提供“一次报关、一次查验、快速放行”的便利通关举措;充分发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优势,不断优化企业申报与查验手续。截至9月底,班列已开行11列,共搭载集装箱1100标箱、货值1.35亿元的“泉州制造”出口。
“没想到我们的纸尿裤在家门口就能搭上中欧班列,真是太方便了!”美佳爽(中国)有限公司货物总监郭明生对中欧班列运输时间短、成本低的优点早有耳闻,没想到愿望终于变成现实。
厦门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关将着力建设“更有效率海关”,全力促进外贸保稳提质,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