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宁波10月20日消息(记者杜金明 陈金莲 通讯员洪宇翔 唐伟耀)“我们一致认为,伟大的力量来自于同心合力,唯有秉持‘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化相互之间的开放合作,才是全球港航业‘共应时变’,化解风险挑战、寻求发展良机的关键之举。我们期望全球港航界同仁致力于推动经济全球化,在发挥港口枢纽和运输动脉效能中体现共同体意识,在保障全球物流供应链畅通中体现共同使命担当,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世界经贸良性发展中体现共同价值追求……”20日,在宁波举行的第六届海丝港口国际合作论坛主论坛上,《全球港航共应时变、共克时艰、共商时策之宁波宣言》发布。
海丝论坛上发布《宁波宣言》。央广网发 汤健凯摄
据介绍,本届论坛作为中国航海日活动的特色系列活动之一,由交通运输部、浙江省人民政府指导,宁波市人民政府、中国航海学会、浙江省交通运输厅、中国港口协会主办,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牵头承办,20家单位共同承办。论坛以“共应时变、共克时艰、共商时策”为主题,着眼后疫情时代的港航业新形势,凝聚各界力量、尖端智慧,促进港航主体间的交流合作,商讨凸显港航枢纽在联结陆海双通道、促进内外双循环中使命担当的新策略和新任务,探索以服务推动全球经贸发展之道,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等多种形式,开展广泛交流,推动各方合作。
海丝论坛主论坛现场。央广网发 林国平摄
本届论坛以“1+1+4+N”为架构,包含一个主论坛、一场高层圆桌会议和4场专题会议(新布局·海丝投资专题论坛、新应用·港航数字化发展专题论坛、新模式·国际供应链创新发展专题论坛、新规则·港航合作发展专题论坛),以及“海丝沙龙”·全球集运市场专题、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参观等场外活动,同期举办中港协2021“一带一路”港口合作机制会议、APSN亚太智慧港口研修班。与会嘉宾通过沟通交流,了解港航最新发展趋势,把握机遇挑战,凝聚合作共识,谋求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世界经贸发展。
记者了解到,海丝论坛自2015年首次举办起,前五届论坛已吸引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家单位、逾2500人次的代表参会,参会嘉宾已涵盖50%以上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60%左右的全球性航运中心,60%的全球前20大货代公司,75%的全球前40大集装箱港口,80%的全球前20大班轮公司,100%的全球前6大码头运营商。历届论坛共累计安排嘉宾演讲199人,开设专业研讨会21场、行业创新展示会5场,发布行业重要成果9项,安排多边、双边合作会议160多场,安排合作与投资协议签署20多项。论坛上形成的“宁波倡议”和发布的“宁波港口指数”,还被纳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嘉宾代表性越来越明显,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覆盖面越来越广泛,论坛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也得到持续增强。
面对2020年初以来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港航业作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环节,正面临着严峻挑战,迫切需要一个平台来共同谋划和应对未来的发展和挑战。海丝论坛始终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致力于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港航合作品牌,其代表性和国际影响力逐年增强,成为了港航业内人士共话合作的上佳平台。
正如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董事长毛剑宏在主论坛上的演讲中所说:“高度凝聚共应时变、共克时艰、共商时策的共识,推动形成全球港航抗疫命运共同体,持续深化相互间互利共赢的业务合作,内外并举稳定物流供应链,高质量打造后疫情时代港航合作伙伴关系,将成为全球港航界有识之士的共同愿望和一致追求。”如今,播撒合作的种子,收获发展的果实正成为海丝论坛每年不变的旋律。
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总经理陶成波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宁波舟山港作为全球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在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情况下,面对市场上“一箱难求”“一舱难求”的情况,推动出台优惠政策,大量吸引进口空箱、出口舱位等资源向宁波舟山港集聚,有效缓解工厂和外贸企业“出货难”;统筹全港泊位资源,加强船舶集中调度,努力减少船舶待港时间,通过压缩非作业时间、科学配备作业路数、用好用足堆场功能等措施,不断提升作业效率,加速船舶周转;同时加快梅山港区、穿山港区、金塘港区、北仑港区等集装箱泊位建设,积极推进口岸开放,充分发挥新堆场、新泊位以及港外堆场等资源作用,加大设备配备和人员保障力度,进一步提升码头作业能力。
“通过这些措施,加速货物和船舶周转,避免港口拥堵现象发生,保障港口物流畅通和全球供应链稳定。”陶成波说。
本次论坛高层圆桌会议上,通过了《海丝港口国际合作论坛历届成果回顾与新格局下的展望》《关于修订海丝港口国际合作论坛章程的决议》《全球港航共应时变、共克时艰、共商时策之宁波宣言》。
此外,在本届论坛上,第一届“一带一路”港口合作机制会议、亚太智慧港口研修班等“一带一路”相关活动相继举行。“海丝沙龙”·全球集运市场供应链发展趋势与挑战上,与会嘉宾深入研讨新格局、新常态对供应链的影响,把握后疫情时代全球集运市场发展机遇。与会单位小型展示和场外业务洽谈,更是让与会嘉宾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