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清关指南 > 卫生检疫

一文带你了解蚊媒传染病

发布时间:2025-08-18 来源:中国海关强国号 扫一扫分享

  随着国际旅行和贸易的频繁往来,蚊媒传染病跨境传播风险日益增加。本文主要介绍常见的蚊媒传染病、病媒蚊种,以及相关预防措施。

  一、什么是蚊媒传染病

  蚊媒传染病,即可通过蚊虫叮咬将病原体从感染者传播给健康人的自然疫源性,多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易传染、流行甚至暴发的疾病,在口岸出入境传染病防控中占比很大,在夏秋季节多见。

  二、常见的蚊媒传染病及危害有哪些

  蚊媒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部分疾病病死率高,或可导致严重的后遗症,其中部分被列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和监测传染病目录。

  (一)检疫传染病

  黄热病:由黄热病毒引起,通过埃及伊蚊和非洲的趋血蚊传播,主要流行于南美和非洲。轻症类似流感,重症可导致高热、黄疸、出血和器官衰竭,病死率可达50%。海关严格执行“黄皮书”查验制度,入境者须出示疫苗接种证明。

  (二)监测传染病

  1.登革热:由登革病毒引起,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常年流行于东南亚、南美、非洲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近年来登革热长期处于高位流行。登革热的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剧烈头痛、关节痛、皮疹,严重时可发展为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致死率可达20%。

  2.疟疾:由疟原虫引起,主要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传播。全球有五种疟原虫可感染人类,其中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最为常见。疟疾的潜伏期一般为7天至35天,典型症状包括周期性高热、寒战、头痛、肌肉酸痛,严重时可导致贫血、脑疟、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儿童和孕妇尤其易受侵害。我国在2021年6月就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消除疟疾”认证,但该病目前在非洲、东南亚、南美等地区仍有流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是疟疾的重灾区,该地区死亡病例占全球死亡病例的90%以上。

  3.寨卡病毒病:由寨卡病毒引起,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常在南美、东南亚等地区流行,2015—2016年在美洲暴发,引发全球关注。多数感染者无症状或仅有轻微发热、皮疹,但孕妇感染可能导致胎儿小头畸形(先天性寨卡综合征)和其他神经发育障碍。

  4.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近年来在非洲、亚洲及美洲多地暴发。感染者会出现高热、严重关节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皮疹和肌肉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三、常见的病媒蚊种有哪些

  蚊是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病媒生物之一,目前,全球已知的蚊虫种类超过3500种,其中约100种可传播疾病。

  (一)伊蚊属:埃及伊蚊,原产于非洲,现已扩散至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该蚊是登革热、黄热病、寨卡病毒病和基孔肯雅热的主要传播媒介。偏好小型容器积水,如轮胎、花盆等,在城市环境中极易繁殖。非洲伊蚊,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是黄热病的重要传播媒介。

  (二)按蚊属:冈比亚按蚊,非洲最主要的疟疾传播媒介,被称为“最危险的动物”之一。中华按蚊,我国及东亚地区疟疾的主要传播媒介,偏好稻田等大面积水体。

  (三)库蚊属:致倦库蚊,全球分布,可传播西尼罗河热、淋巴丝虫病等。

  四、如何预防蚊媒传染病

  (一)做好日常防护:及时清除居家周边积水,减少蚊虫孳生;安装纱门、纱窗,有效阻挡蚊虫活动;外出时携带含有避蚊胺、驱蚊酯等成分的各类驱避剂产品,以及含有菊酯类成分的蚊香、电热蚊香片及电热蚊香液等产品。

  (二)合理接种疫苗:目前,在国内有乙脑疫苗和黄热病疫苗可接种。黄热病疫苗可根据前往地区的流行情况,咨询海关进行接种。对于其他病毒(如登革病毒、寨卡病毒等),国内尚没有审批注册的疫苗上市。

  (三)提高身体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提高对病毒的抵抗力。如果出现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疼痛、皮疹,以及意识障碍等相关的感染性症状,应及时就医。

  五、海关提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进出境人员应当依法接受海关检疫查验,海关根据传染病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进出境人员尤其是来自蚊媒传染病流行地区的旅客,应如实向海关进行健康申报,并配合海关做好体温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采样检测等卫生检疫工作,以便及时发现并进行妥善处置,共同筑牢口岸检疫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