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 清关指南 > 卫生检疫

鹦鹉热知多少

发布时间:2025-09-03 来源:中国海关强国号 扫一扫分享

  近年来,随着宠物饲养热潮的持续升温,一种通过鸟类传播的传染病——鹦鹉热正悄然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当您对着色彩斑斓的鹦鹉轻声细语,或是抚摸毛茸茸的鸽子时,可能不会想到这些可爱的鸟儿身上潜藏着一个鲜为人知、不容忽视的健康威胁。今天,我们就来重点介绍这种动物疫病——鹦鹉热。

  一、什么是“鹦鹉热”

  “鹦鹉热”并非指饲养鹦鹉的热潮,而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病。该病最初因在玩赏鹦鹉的人群中发现而得名,后研究发现多种鸟类均可携带病原并传染给人类,因此也被称为“鸟热”。目前,鹦鹉热已被列入农业农村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检疫疫病名录》,属于二类禽类传染病。同时,农业农村部2022年发布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名录》也将其纳入名录。

  二、病因及临床表现

  鹦鹉热是鹦鹉热衣原体所引起,传染源主要为患病鸟类,包括鹦鹉、相思鸟、金丝雀、鸽子、海鸥等鸟类,鸭等家禽也可成为传染源,患病的人类也具有传染性。

  鹦鹉热的潜伏期通常为1至2周,最长可达45天,临床表现多为急性起病,体温在数日内逐渐升高,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寒战、全身不适、疲惫无力、剧烈头痛和全身肌肉疼痛。部分病例可能出现鼻出血、斑疹,以及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烦躁、昏迷等症状。

  三、传播途径

  鹦鹉热衣原体可经由呼吸道引起吸入性感染;而接触带病鸟及其污染的分泌物、排泄物等,则可经由破损皮肤或黏膜以及消化道等多种途径感染。患者痰中可长期携带衣原体,也可造成他人感染。

  四、易感人群

  鹦鹉热多发生于家禽和鸟类集市的经常接触者,可能导致大批人员受到感染,从而引起较大规模流行。由于人类普遍易感,且感染后不一定能产生免疫力,导致复发较为常见。人类对本病无持久可靠的免疫力,加上疫苗接种效果不理想,故暂无有效的防护手段。因此,本病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五、防控措施

  预防本病主要是避免与病鸟接触,严格规范养禽业、鸟类贸易集市及运输过程的检疫制度。对发生过感染的场所和房舍,实施检疫监督和消毒处理。一旦发生疫情,对患者、病禽应隔离治疗,感染场所房舍以及患者、病禽分泌物、排泄物应彻底消毒。治疗可用四环素族、氯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

  六、海关提醒

  海关对进境禽鸟及其产品按照相关要求开展检疫监管工作,对截获的非法入境禽鸟及其产品,一律在海关的监督下进行销毁处理。请大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的相关规定。